深入调研“慢就业”现状,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

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,推动高职学生就业创业。高职学生“慢就业”调研团队依托重庆市高校就业创业课题、重庆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科研课题,以“重庆高职学生慢就业现象”为主题开展系列社会实践。此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重庆高职院校学生“慢就业”现象的现状、成因及影响,探索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、教育和个人因素,为优化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、推动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。

调研成员采取分层抽样结合随机抽样的方式在全重庆范围内筛选出5个区县11个高职院校11个专业学生进行访谈以及问卷调查,调研访谈的话题集中在高职学生“慢就业”现象的原因及其背后的影响因素,问卷调查过程中调研团队集中调查学生就业情况,整个调研过程一般在10~20分钟即可完成。调查问卷涉及多个方面,包括:性别、年龄、户口性质、健康状况、受教育程度、技术等级、受培训情况、未工作原因、是否想工作、是否寻找工作、未寻找工作原因、当前能否工作、不能工作的原因等共计55个项目。

在实际调研过程中,许多学生对“慢就业”的选择表现出自主思考与积极规划的态度。一名应届毕业生表示:“与其匆忙接受一份与专业不匹配的工作,我选择用一年时间系统提升编程能力,考取云计算认证。这段沉淀期让我对职业方向更清晰,也避免了‘为就业而就业’的盲目性。”另一名参与乡村数字治理实践的学生谈到:“通过基层调研和项目实践,我发现了数据技术在基层应用的痛点,这段经历反而成了简历中的亮点。慢就业不是躺平,而是主动寻找个人价值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。”还有学生提到,新兴职业的包容性让他们更有底气:“现在自媒体、自由职业也能被认可为‘正式就业’,我在慢就业期间运营的科普账号积累了稳定收入,这比勉强进入传统岗位更有成就感。”此外,调研团队还走访了各地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,与相关负责人交流,了解当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以及“慢就业”的影响。

通过此次调研,调研团队不仅对高职院校"慢就业"现象的成因与影响形成了系统认知,更深入剖析了就业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,如职业指导精准性不足、校企资源对接效率偏低、社会对非传统就业路径包容度有限等问题。调研团队深刻认识到,"慢就业"折射出的不仅是就业观念转型,更是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动态适配的深层课题,需要院校、企业、政府三方协同构建包容性就业生态。(投稿人:龚已迅 汪鸿)

免责声明:市场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!此文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

加载更多>>
责任编辑:qn010

相关内容

国内

更多>>

华夏幸福 目标依旧赢得亚冠门票

赛季初,中超新贵河北华夏幸福定下了“赢得亚冠参赛权”的赛季目标。谁料2018赛季半程过后,上赛季高居积分榜第4的燕赵球队仅仅只取得了4胜 [详细]

国际

更多>>

印尼龙目岛7.0级地震已致82人死亡

8月5日,在印度尼西亚西努沙登加拉省龙目岛以西的巴厘岛,几名安保人员查看一处停车场里的落石。 印度尼西亚抗灾署6日说,印尼西努沙登加 [详细]